?網改后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使用情況
2018-09-07
網改后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使用情況
在農網改造中,全國各地根據國家電力公司在《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技術原則》中的明確要求:“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側出線處要加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對每一用電衣戶也要加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 農網改造完成后, 達到臺臺配電變壓器有保護,家家戶戶裝保護的新局面。當時農網改造工作來勢兇猛、工期又短,因此對于未端的家用保護器與電源側首端的總保護器,如何進行互相配合沒有進行詳細討論、合理選型,所以仍然按網改前的保護模式來安裝使用。為此被被保護線路就經常產生越級跳閘、停電等現象,有的地區保護器跳閘次數一天竟達到幾十次,特別是傍晚時分,誤動作更是頻繁。
分級保護配合不當引起越級跳閘是總保護頻繁動作原因之一
在20世紀80年代普及推廣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時,由于當時家用保護器尚未安裝,農電用戶中的各種家用電器也極少,主要是照明、風扇、電熨斗等負荷,因此安裝在配電房的總保護或分路保護無論是直接接觸觸電還是間接接觸觸電均要保護。當時的這種保護方式,由于用電緊張、經常性地拉電,加上每條分路的用電負荷也輕,因此對農村供電的可靠性的矛盾并不顯得十分突出:當時各省、市、縣主要是為了將觸電死亡事故的人數降下來,保護人身安全。
而在農網改造中,要求安裝總保護和用戶未端保護,但它們之間如何進行相互配合未 作討論,仍然按20世紀80年代的保護方式配置。因此,盡管低壓線路的供電距離短了, 絕緣狀況也好了,但農村中每家每戶的室內線路和家用電器未作整改,所以農戶家中經常因使用有關漏電電器而引起越級跳閘。 特別是傍晚和明雨天,跳閘更是頻繁,群眾反應強烈。當然這也與網改中使用CJ20交流接觸器(或CJ40交流接觸器)和按國標GB6829-95生產的保護器難以解除有關,同事也可以看出網改前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實際投運率較低的,這是網改后保護器頻繁動作的原因之一 。